1 涉水深度
汽车的较大涉水深度是指“涉水线”离地面的高度,“涉水线”是指汽车以10Km的速度行驶时可以通过的较深水域的高度 /H。 在设计电气系统时,要参考整车涉水深度,使关键电气元件布置在“涉水线”上方,同时将电气元件布置在“涉水线”上方。能得到有效落实防水处理。 根据车辆涉水深度以及车辆电器元件和车辆线束的布置情况,将车辆线束的布置区域划分为下图1
图1 线束安装区域划分示意图
1.驾驶室和乘客舱; 2、四门线涉水线以上部分; 3、四门线涉水线以下部分; 4、后背门; 5、后保险杠涉水线以上部分; 6、后保险杆涉水线以下的部分; 7、屋顶; 8、舱内框架梁部分; 9、机舱内框架梁/发动机周边部分; 10、前保险杠; 11.底盘和4个轮子。
2 干湿区及线束防水区
根据图1,分析线束安装各区域的防水要求。
湿区。 涉水线以下的区域称为湿区。
图3、6、10、11及前后防护区10、5、6,机舱区8、9,车顶区7,后门区4均为湿区。
位于该部分的线束包括:前保险杠线束、驾驶室线束(驾驶室侧)、电源线(如发动机线束)、后保险杠线束、蓄电池正负极线束、车门线束(下方区域) 涉水线)和所有高压线束。 这些线束上的接头(车门线除外)都需要防水设计,打孔到内部的部分要用橡胶件密封,防止水进入驾驶室。 此外,线束上的打孔点必须用热缩管保护,所有接地点必须用热缩管用胶水保护。 对于车门线束,水线以下的插件只有低压喇叭,建议插件防水。
干燥地区。 除除湿区外其余为干燥区。
位于该区域的线束包括仪表线束、车顶线束、左地板线束、右地板线束。 这些线束插件不需要防水,但是对于与室外直接接触的部分,需要使用密封的扎带和卡扣,过孔用橡胶件密封,避免室内进水。
3 线束防水形式
线束防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:
3.1 在车辆布局上设置滴水点
图2 线束布置滴水点设置示意图
3.2 扎带的选择
线束固定在直接与外界相连的车身钣金上时,较好不要在车身上开孔,尽量使用车身螺柱用螺柱式扎带固定。 如果有其他限制,则必须选择防水型扎带进行固定。
3.3 防水插件的使用
需要防水设计的区域必须选择防水连接器,并根据每个区域的防水等级选择合适的连接器。
目前,国内部分主机厂对防水连接器的防水结构规定模糊,如密封塞、盲塞等,并没有具体规定。 受与连接器配套的密封塞和盲塞价格的影响,线束供应商会使用其他型号来替代,但这很可能使防水设计不可靠,影响车辆电气部件的功能使用。 因此,需要督促推进相应的防水实验,全程参与,保证系统的稳定性。
3.4 冲头及端子压接防水
对于湿区的线束,线间的打孔点必须用热缩管保护,湿区的所有接地点必须用热缩管加胶水保护。
3.5 防水通孔
线束过孔需要用合适的橡胶件进行防水密封保护,考虑到整车气密性的要求,建议过盈量为1~2mm。 对于大于40mm的孔,需要翻边设计以保证气密性。
4 总结
线束的防水设计是线束设计工作的必要环节。 一旦防水设计失效,很容易造成各种电气系统运行异常,影响整车的舒适性,甚至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。 设计完成后,应进行防水实验,以检验防水设计的可靠性。